Friday, December 12, 2008

Wetz(1875,1935) ) - Symphony No. 3 / Gesang des Lebens 生命之歌



十九世紀將終,這一段時間我們習慣稱之為“世紀末(fin de siècle)”更正確來說是“時代的終結(fin des siècles)”,何以此說?一股奇特且影響廣泛的現象顯而易見,歐洲各地的舊習如預期般的被一掃而淨,
在藝術上,一些新的名詞誕生,這些名詞彼此不同,卻又幾乎不能彼此分離:Symbolism(象徵主義)、Art Nouveau(新藝術)、Jugendstil(新藝術,德語方面的名詞)、De Stijl(新造型主義)、Escapism(逃避主義,許多浪漫小說即屬於此),以及其它各式各樣、隨處可見的怪名詞......這些名詞可能只是碰巧需要解釋一些事物,因應而生,至於它們的深層含意,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
十九世紀七○年代,一些學者仍然固守舊思,認為並沒有音樂上的"新藝術",會有這個現象,原因很簡單,因為他們總是期望能夠輕易的去辨認出這些習以為常、相似的音樂形式,而非去探討檢驗潛伏在底下的原則。他們能夠在Alexander Skryabin(俄國音樂家)和Lalique vase(十九世紀一種有浮雕的裝飾性花瓶)之間找出相似性;以及在林姆斯基.高沙可夫的“隱城基捷日之傳說”及Schreker的歌劇“命中註定”中找到雷同。

共通的地方在於他們企圖、渴望回顧生活中的美好,甚至想在地球上創造一個天堂,結合了藝術與智慧去創造出一個新的、高貴的思潮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。

嘮叨的引言結束~

在Richard Wetz一生中任何關於他的細節,都是這樣一種思潮下的完美典範,1875年2月26出生在德國Gleiwitz城的商人家庭(目前該城隸屬於波蘭),雖然家中有一架鋼琴,但家裡沒人對音樂有興趣,除了小理察之外,他在年幼時就展現對音樂極大的天份,不過他直到八歲之前,都沒有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,但很快的,他靠著自學就學會作出小型的鋼琴曲子以及歌曲,13歲時他就決定要將自己的人生奉獻給音樂。其餘他的生平背景有點多,請上維基查詢。這張專輯內容是第三號交響曲以及合唱歌曲Gesang des Lebens(生命之歌),
Gesang des Lebens這首可能聽來有點怪,但有點怪並不意味著難以入耳,這首歌曲是他早年的作品,帶有點憂鬱的色彩。而他的交響曲則有劉學箕筆下“誰搗秋砧煙外聲,悲秋無盡情”的一番秋氣味。

這邊有試聽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