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December 13, 2008

Krebs(1713-1780) - Sinfonien & Sonaten



Krebs 出生時,正值音樂世代交替之刻。複音音樂當逢其盛,賦格以及經文歌的發展,在晚期巴洛克時亦達巔峰。新的風格、曲式以及音樂表現手法,在曼海姆以及普魯士王室宮廷的基礎之上自舖其路。這個時代,就像今天所說的“新”與“舊”之間的過渡期一樣;在新的音樂方面,奏鳴曲及交響曲出現了,在舊的音樂方面,複音音樂被當成瑰寶而留存下來。在這個過渡期,有兩條發展方向:一條是朝向“新”的音樂來發展;一條則是轉向“舊”的音樂繼續舖陳,Krebs的作品就是屬於後者,他的音樂意圖將風格導向巴洛克時期,他的大量作品表現了“舊”的風格,此點讓他在世時經常受到評論家的非議。然而,不管是宗教音樂或是管風琴作品,都證明了他在複音音樂上的爐火純青。至今,有一些管風琴曲子無法辨識其作者,但無疑的,不是巴赫的作品,就是Krebs的作品。

Johann Ludwig Krebs在1713年10月12於魏瑪(Weimar)的Buttelstedt鎮受洗,許多他的老祖宗們都是圖林根(Thuringia)以及薩克森(Saxony)區的合唱指揮家以及管風琴家。Johann Ludwig的父親曾經師從老巴赫,學來了管風琴的演奏技巧,並在兒子年紀很小時就將技巧傳承給他了。13歲時,J.L.Krebs到了萊比茲堡的Thomas School(此學校建立於西元1212年)並接受了有系統的音樂教育,此外,他還從Thomas唱詩班的領唱老巴赫那接受了私人的教育。十年光陰荏苒過,Krebs不管在古鋼琴、小提琴、魯特琴,甚至是曲方面,終於能夠無愧於自己所學。許多年後,老巴赫回憶起這位擁有很高天份的學生時述及:"der einzige Krebs in meinem Bache",大意是說Krebs盡得其真傳的意思。今天,當人們談到Krebs,總把他在茨維考(Zwickau)寫的管風琴作品放在第一位。Querstand唱片有灌錄了管風琴曲子全集,有10 CDs。至於他的室內樂則顯得難得稀有。

他的兩首弦樂交響曲C小調以及降E大調,絕對是他在世時最流行的作品了,它們是十八世紀上半葉,交響曲雛形初備時的良好典範。他的交響曲引領了其後200年,作曲家遵循的模式。這兩首大約是在1756到1762年之間在Altenburg寫的,原先是為了讓哥達宮廷的管樂團演奏用的,同時也在Altenburg的皇宮為慶祝節慶而表演。值得注意的是,Krebs在交響曲中用了相當簡單的音樂語言--主題很清楚明白的在音樂背景上緩緩升起,捨棄了對位法的作曲技巧,取而代之的是,我們見到了新形式的“動機”:個別的動機結合並圍繞著整個樂章。

在這個時代,Krebs亦不乏創新的嘗試之作,這六首為小提琴(或者是長笛)及大鍵琴所寫的室內奏鳴曲就是最好的例證。他想盡可能的寫出輕鬆悅耳的旋律來讓人聽過之後,腦海中能夠充滿愉快的音符,亦或者讓人能夠藉由他的音樂,來度過時光。本片當中的A大調奏鳴曲可為典範。有一些"動機"很明顯的回到不同的樂段;樂符中傳來一聲輕嘆,標註著感性時刻。

與他的兩首弦樂交響曲相比較,Krebs的三重奏鳴曲高度接近巴洛克風格,長笛三重奏是他在Zwickau擔任管風琴師時所寫的,b小調(兩把長笛以及大鍵琴)由兩個慢的樂章和兩個快的樂章互相交雜而成,而D大調三重奏則是較為特殊的巴洛克組曲:由莊嚴的法國序曲開頭,後面緊接著五首舞曲。擔任演出的Leipziger Concert樂團,成員都是"老音樂"的專家,也是孟德爾頌劇院的教授及講師,更是國際間知名的獨奏家。早年專門演奏巴赫及舒茲的音樂,想當然爾,在處理早期音樂時能夠有很好的前鑑可參考,在這樣一個經驗老道的樂團詮釋之下,整份錄音極有說服力,聲音更為燦爛華麗。

No comments: